中国推进城市化的犹豫、失误和后果

被引:9
作者
周天勇
机构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 就业; 劳动力; 城市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村; 乡村工业化; 城镇登记失业率; 产业增加值; 服务业发展; 人口;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09.35.003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人均GDP发展为标志进行发展阶段比较,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一般国家低了15个百分点,结构上呈现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状态,也形成GDP结构、就业结构,以及GDP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严重扭曲。这是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60年起开始的反城市化道路和政策所致。但是,1978年以后,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推进城市化的战略、体制和政策上,是犹豫和半推半阻的。城市化滞后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服务业严重滞后,劳动力容纳领域狭小,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转移,就业十分困难,劳动力剩余和实际的失业问题相当严重;抑制城市化和人口、资源、要素、生产力、市场等的集中,分散的发展模式,对土地、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巨大;人口、工业的分散居住和发展模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并且分散的居住和工业形成的污染,由于规模太小和管理成本太高,其治理在经济和技术上都不可行;而且,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与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高度负相关,这说明,城市化水平低是城乡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化方面的犹豫和缓慢,是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重大、深层次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 [J].
杨世松 .
理论月刊, 2008, (07) :171-173
[2]   费孝通的农村工业化思想:一个概念结构视角的分析 [J].
赵志龙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5) :105-108
[3]   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 [J].
张鑫 .
金融博览, 2006, (06) :54-55
[4]   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负相关分析 [J].
程洪宝 .
学术论坛, 2005, (12) :111-114
[6]   城市化问题讨论综述 [J].
王碧峰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03) :74-79
[7]  
新中国经济史[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苏星著, 1999
[8]  
发展的格局[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钱纳里, 1989
[9]  
2008年全国环境状况统计公报 .2 环境保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