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下新民堡群孢粉组合及地质时代

被引:28
作者
徐仁
江德昕
杨惠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兰州石油地质研究室
关键词
新民堡群; 早白垩世; 白垩纪; 图版; 阿普第期; 阿尔必期; 酒泉盆地; 孢粉组合; 甘肃酒泉; 地质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下新民堡群主要由黑色纸状页岩夹灰绿色厚层砂岩和灰色薄层泥灰岩组成,底部具砾岩,为湖相沉积,总厚1,135米。我们处理了取自红柳峡、新民堡、旱峡等六个自然剖面和两个钻孔的162块岩样,从其中33块样品中发现大量孢子花粉。本文描述了下新民堡群孢子花粉19属20种(型)包括2新种。下新民堡群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占93.3%);蕨类孢子次之(占5.9%);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虽少,但在组合中起重要作用。该组合的主要特征是松柏类花粉占优势、富含海金砂科孢子和出现被子植物花粉。由于欧亚和北美大陆早白垩世植物群通常都具这些特点,作者认为下新民堡群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根据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植物群,酒泉盆地早白垩世的气候与现今华南相似,无疑是温热湿润的,属亚热带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65 / 37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