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源兆”的若干问题及途径分析

被引:3
作者
王贵宣
张肇诚
郑大林
樊秀英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中国北京
[3] 中国北京
[4] 中国北京
关键词
震磁效应; 地磁异常; 构造前兆; 震源前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位场理论的观点讨论了场和源的概念,建议将“场兆”改称为构造前兆,将“源兆”称为震源前兆。文中还分析了震源体与各种前兆观测方法探测的深度,并根据地磁与重力观测方法不同的物理基础和地质基础,指出震磁效应对于研究震源前兆的特殊意义。文中还介绍了1976年唐山地震前观测到震源前兆的部分实际地磁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76年唐山地震前的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 [J].
王贵宣 ;
于淑萍 ;
廖官成 .
地震, 1995, (01) :37-43
[2]   地震远距离地电前兆的可能性 [J].
P.Bernard ;
柳百琪 .
世界地震译丛, 1994, (04) :59-72
[3]   地震前兆的类型及其应用研究 [J].
张肇诚 .
地震, 1987, (03) :1-7
[4]   唐山地震对北京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影响 [J].
范国华 ;
侯作中 ;
詹志佳 ;
黄平章 .
地震学报, 1979, (01) :39-49
[5]  
场论[M]. 中国工业出版社 , 薛琴访编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