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客体关系

被引:1
作者
朱德全
袁祖荣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重庆教育学院教育系 重庆北碚
[3] 重庆
关键词
主体性; 主客体关系; 动态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4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在教学论中,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一般归因于“主体-客体”关系的界定。以教学主体性及其转换、扩展作为逻辑起点,抓住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探究教学主体性与主客体的共变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相对地位。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把握静态客体和动态客体是认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关键;理解教学主体性的转换和扩展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是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内涵和根本要求;而贯彻主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则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根本保证和原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 [J].
华玉和 .
中国教育学刊, 1997, (02)
[2]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与动态性 [J].
朱德全 .
中国教育学刊, 1996, (03) :27-30
[3]   论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 [J].
毛亚庆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4) :21-24
[4]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变“厌学”为“乐学” [J].
邵新平,张新准 .
江西教育科研, 1995, (05)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