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侵权法保护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17
作者
王晓锦
机构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侵权法; 个人信息; “三分法”; “非歧视原则”;
D O I
10.15886/j.cnki.hnus.2019.05.017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个人信息保护重新审视和完善,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民事法律保护模式的缺陷,消解人工智能发展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侵蚀,缓和当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机制捉襟见肘之困境。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侵权保护立法,应确认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为具体人格权,按照信息来源和使用场景的不同,采取"三分法"的方式对个人信息分层,配套差异规则,形成多元综合保护架构。同时要将"非歧视原则"作为个人信息应用是否侵权的补充判断标准,为个人信息的适度保护和有效应用探索一条科学的侵权法保护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M].郭瑜;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个人信息权利的侵权法保护.[M].郭明龙;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3]  
个人资料隐私的法律保护.[M].孔令杰;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  
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M].张翔;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周汉华; 著.法律出版社.2006,
[6]  
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M].齐爱民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7]  
违约责任论.[M].王利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   侵权责任编起草的主要问题探讨 [J].
张新宝 .
中国法律评论, 2019, (01) :133-144
[9]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使用的合法利益豁免 [J].
谢琳 .
政法论坛, 2019, 37 (01) :74-84
[10]   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保护 [J].
郑志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 37 (02)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