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与罗马Ⅱ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被引:40
作者
高晓阳
邱敏霞
黄虹
侯晓华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消化科
关键词
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 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Ⅱ与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异同点,提高对罗马Ⅲ标准的认识。方法2006年7月至8月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2552例,其中2195例同意接受问卷调查,其中有554例临床诊断为FD,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及分型,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和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异同。结果①554例FD患者中符合罗马Ⅱ标准的有121例(21.84%),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有158例(28.52%),两个标准对FD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符合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的有71例。②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为FD的两组患者均以女性为主,但性别、年龄、发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830、0.711和0.802)。③按罗马Ⅱ标准分型,溃疡样型82例(67.77%),运动障碍型34例(28.10%),非特异型5例(4.13%);按照罗马Ⅲ标准分型,仅符合上腹痛综合征(EPS)者为75.32%(119/158),仅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者为15.82%(25/158),同时符合PDS和EPS标准者为8.86%(14/158)。④按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诊断为FD的患者,上腹痛、腹胀、早饱、餐后饱胀、上腹饱胀、上腹烧灼、烧心、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高于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患者(P= 0.012)。⑤两组分别有11.57%(14/121)和13.92%(22/158)患者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结论在FD诊断率上罗马Ⅲ标准高于罗马Ⅱ标准,且罗马Ⅲ标准更利于操作和评估。在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症状等资料方面两项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样本量较少,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 [J].
Tack, Jan ;
Talley, Nicholas J. ;
Camilleri, Michael ;
Holtmann, Gerald ;
Hu, Pinjin ;
Malagelada, Juan-R. ;
Stanghellini, Vincenzo .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05) :1466-1479
[2]   Predominant symptom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dyspepsia during treatment [J].
Laheij, RJF ;
de Koning, RW ;
Horrevorts, AM ;
Rongen, RJ ;
Rossum, LGM ;
Witteman, EM ;
Hermsen, JTH ;
Jansen, JBMJ .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38 (06) :490-495
[3]  
消化系功能性和动力障碍性疾病.[M].莫剑忠;袁耀宗;邹多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J].
龙艳芹 ;
侯晓华 .
胃肠病学, 2007, (01) :23-26
[5]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解读: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J].
李延青 .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 (05) :261-262
[6]   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临床特点分析 [J].
李晓波 ;
刘文忠 ;
戈之铮 ;
张达荣 ;
赵蕴嘉 ;
薛寒冰 ;
戴军 ;
萧树东 .
中华消化杂志, 2005, (03) :142-145
[7]   经内镜证实的3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特点剖析 [J].
吴改玲 ;
柯美云 .
中华消化杂志, 2003, (09)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