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PHE)短期暴露对斑马鱼(Branchydanio rerio)繁殖行为及产卵、受精、孵化和仔鱼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黄菲
胡莹莹
焦艳
牛翠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菲; 斑马鱼; 繁殖行为; 产卵量; 受精率; 孵化率; 仔鱼死亡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菲(PHE)短期暴露对斑马鱼(Branchydanio rerio)繁殖行为及其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将性成熟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PHE质量浓度ρ(PHE)为0、0.05、0.5、5、50μg.L-1的水中7 d后,将其配对进行繁殖,录制配对次日光照开始0.5 h内的繁殖行为,统计产卵量、受精率、受精卵3 d内的孵化率以及仔鱼7 d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高ρ(PHE)(>0.5μg.L-1)对斑马鱼的繁殖行为抑制作用显著(P<0.05),而低ρ(PHE)(≤0.5μg.L-1)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较为微弱(P>0.05).ρ(PHE)>0.05μg.L-1的能够显著降低斑马鱼的产卵量和受精率(P<0.01).PHE对斑马鱼孵化率的影响,表现出低ρ(PHE)促进卵的孵化,但这种作用随着ρ(PHE)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高ρ(PHE)反而抑制卵的孵化.ρ(PHE)对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111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斑马鱼繁殖内分泌学研究进展 [J].
周玉国 ;
温海深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7, (06) :465-469
[2]   双酚A和壬基酚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繁殖的影响 [J].
沈万赟 ;
周忠良 ;
李祥军 .
水产学报, 2007, (S1) :59-64
[3]   长江口水域菲含量及对斑马鱼组织结构的影响 [J].
吴玲玲 ;
明玺 ;
陈玲 ;
涂斌华 ;
赵建夫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7) :13-15+115
[4]   斑马鱼及其胚胎在毒理学中的实验研究与应用进展 [J].
王佳佳 ;
徐超 ;
屠云杰 ;
傅正伟 ;
刘维屏 .
生态毒理学报, 2007, (02) :123-135
[5]   菲对斑马鱼鳃和肝组织结构的影响 [J].
吴玲玲 ;
陈玲 ;
张亚雷 ;
李建华 ;
赵建夫 .
生态学杂志, 2007, (05) :688-692
[6]   鱼类在内分泌干扰研究中的应用 [J].
谭燕 ;
李远友 .
水产科学, 2006, (11) :583-587
[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王有基 ;
胡梦红 .
渔业现代化, 2006, (03) :41-44
[8]   17-α炔雌醇对斑马鱼的卵黄蛋白原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J].
李洁斐 ;
李卫华 ;
杨健 ;
徐绘 ;
金泰廙 ;
丁训诚 .
毒理学杂志, 2006, (01) :9-13
[9]   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J].
刘红玲 ;
周宇 ;
许妍 ;
于红霞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 (04) :3-6
[10]   氯代苯类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 [J].
周宇 ;
于红霞 ;
丁翔 ;
王连生 ;
魏钟波 ;
朱琳 ;
史淑洁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3) :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