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疾病的探讨

被引:4
作者
朱建平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关键词
地理环境; 人类疾病; 水土病; 瘴; 中国古代疾病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了东、西、北、南、中不同地域可引发不同的疾病,提出因地异治的原则。秦汉魏晋时期,《吕氏春秋》、《淮南子》、《养生论》讨论由于地质水土因素而导致的瘿(地方甲状腺肿)、齿黄(氟牙症)等地方性疾病。汉代出现"瘴",被认为与南方特定地理环境的暑湿相关。晋代将瘴与疟相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认为,瘴是一种毒气,是疟病和时气、脚气等其他疾病的致病因素。南宋《指南总论》将"瘴疟"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宋末元初《岭南卫生方》明确提出冷瘴、热瘴、哑瘴,明代《瘴疟指南》认为冷瘴就是疟疾,而热瘴、哑瘴就是伤寒,可以用治疗伤寒方药来治疗。明清时期全书类医著转引前人瘴论,病因责之于中气不足,采取简易的避瘴气措施。对地域性疾病的认识则呈现出由东西南北中之五方观向西北-东南之两方观转变的趋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791 / 27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温疫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明) 吴有性, 2007
[2]  
黄帝内经素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田代华整理, 2005
[3]  
珍本医书集成[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裘庆元辑, 1999
[4]  
张景岳医学全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明)张介宾撰], 1999
[5]  
张璐医学全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清)张璐撰], 1999
[6]  
古今医统大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明)徐春甫编集, 1991
[7]  
淮南子[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刘安等 编著, 1989
[8]  
说郛[M]. 中国书店 , (明)陶宗仪, 1986
[9]  
岭南卫生方[M].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宋)李, 1983
[10]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汉)许慎,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