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要影响因素与特色技术

被引:27
作者
郑军卫 [1 ,2 ]
庾凌 [3 ]
孙德强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一厂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资源; 低渗透储层; 地质特征; 形成机理; 勘探开发技术;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了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探开发现状以及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指出:油气藏不易识别、油气层判识困难、渗透率低、具启动压力梯度、弹性能量小、油井见注水效果缓慢、见水后产液指数大幅度下降、水窜和水淹严重等是当前制约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参数联合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压裂技术、井网优化技术、超前注水技术、水平井开采技术、CO2混相驱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是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的特色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651 / 6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低渗透油气的现状与未来 [J].
胡文瑞 .
中国石油企业, 2009, (06) :56-58
[2]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低渗透储层评价 [J].
杨希濮 ;
孙卫 ;
高辉 ;
郭庆 ;
王国红 .
断块油气田, 2009, 16 (02) :5-8
[3]   多参数联合反演预测致密含气砂岩 [J].
张静 ;
王彦春 ;
赵凡 ;
杨丽 ;
曾永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 (06) :864-869
[4]   靖边气田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与应用 [J].
张吉 ;
陈凤喜 ;
卢涛 ;
王东旭 ;
王勇 ;
刘海锋 ;
王彩丽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37-140
[5]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 [J].
王道富 ;
付金华 ;
雷启鸿 ;
罗安湘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126-130
[6]   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调整研究 [J].
曹仁义 ;
程林松 ;
薛永超 ;
周体尧 ;
许建红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67-69+191
[7]   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J].
李孟涛 ;
张英芝 ;
杨志宏 ;
刘先贵 ;
姚尚林 .
石油钻采工艺, 2005, (06) :43-46+103
[8]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及其分布定量预测 [J].
周新桂 ;
张林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5) :575-580
[9]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研究 [J].
王建华 .
断块油气田, 2005, (03) :53-54+65
[10]   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J].
连承波 ;
李汉林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2)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