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视域下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被引:16
作者
张首先 [1 ]
马丽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2]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文化符号; 现代性; 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大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5.5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已成为文化的根基,符号是人类的文化景观,文化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在眼花缭乱的文化符号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迷恋,对传统文化的任意疏离;对新潮的异己文化的盲目追逐,对朴质的本真文化的轻率冷漠;缺乏对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准确判断,缺乏对优秀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认同。这种危机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文化认同是文化和谐的基石,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和标识。要化解青年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一是要坚持民族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正确处理好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认同、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与怀旧情结 [J].
赵静蓉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5) :31-36+175
[2]  
论对话.[M].(英)戴维·伯姆(DavidBohm)著;王松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符号表达原理.[M].孟华著;.青岛海洋大学.1999,
[4]  
回家的路.[M].汪丁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