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

被引:117
作者
甄霖 [1 ]
曹淑艳 [2 ]
魏云洁 [1 ,3 ]
谢高地 [1 ]
李芬 [1 ]
杨莉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概念框架; 指标; 可持续性;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土地利用功能(LUFs)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土地多功能利用指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及其环境、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状态和表现,是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功能可持续性影响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体系,相关研究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并以我国1985年至2005年土地利用为例,实证了该框架应用的步骤:以可持续性三维度为基础,选取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界定多功能性,建立指标与多功能性之间多维度关联矩阵;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评估土地功能。实证研究揭示:中国土地利用总功能在1985年~2005年实现了倍增发展,确定的10项功能中,就业支持功能下降了1/3强;生态过程维持功能被超强度利用;降低污染排放功能发生恶性退化;其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健康保障与人工化土地生产功能提高幅度最为显著,均实现3倍增长。期间总功能的实现率提高了1倍,达到0.37,其中资源维持与供给功能实现率已经达到0.83,但各环境功能实现率尚处于负值状态。建议在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功能的全面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544 / 5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