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2006年-2010年福州市哨点医院流感监测分析
被引:11
作者:
张彩云
杨建娜
姚栩
陈智伟
机构:
[1] 福建省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病原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1.7 [流行性感冒];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福州市2006年-2010年流感流行概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系统,收集2006年-2010年度福州市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用MD-CK细胞对送检的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用微量血凝集抑制试验(HIA)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06年-2010年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比例平均分别为2.22%、2.34%、1.36%、2.30%、2.28%,2006年-2010年间流感样病例年龄构成,以0~岁组最高,其次为5~岁组,15岁以下者平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2006年-2008年间福州市的流感优势毒株分别为B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2009年H1N1、H3N2、B三种亚型流感病毒均有分离到,自8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成为优势流行株。2010年1月~3月仅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结论:2006年-2010年福州市先后出现B型、H3N2亚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流感病毒流行株发生了交替变换。
引用
收藏
页码:2955 / 2957+2960
+296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