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 [1] 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J].滕利生,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6(02)
- [2] 杂交中粳徐优3—2[J].刘超,于承祖,王健康,孙克新,张允刚. 杂交水稻.1993(06)
- [3] 控制授粉株系循环提高杂粳六优一号亲本纯度研究[J].洪德林,陆作楣,陶瑾,戴玉军,吴善安. 种子.1993(01)
- [4] 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自交结实原因的探讨[J].王才林,汤玉庚,刘云松,张兆兰,汤述翥,施建达. 江苏农业学报.1991(02)
- [5] 粳型杂交稻“同质恢”混杂原因的分析[J].陈玉虎. 浙江农业科学.1990(03)
- [6] 粳稻恢复系宁恢3-2育性恢复[J].洪德林,马育华,盖钧镒,汤玉庚. 作物学报.1990(01)
- [7]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J].洪德林,马育华,盖钧镒,汤玉庚. 中国农业科学.1989(06)
- [8] 粳型不育系育性变化原因的分析[J].张爱国. 安徽农业科学.1988(02)
- [9]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Ⅰ.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J].洪德林,汤玉庚. 江苏农业学报.1985(04)
- [10] 优良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J].杨荣度. 江苏农业科学.19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