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轮作控病效果

被引:4
作者
陈厚德,王彰明,王裕中,陈洪新,周训芝,汪以,赵素梅,贺忠礼
机构
[1] 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江苏省灌云县植保站,江苏省滨海县植保站,江苏省响水县植保站,江苏省沛县植保站,江苏省盱眙县植保站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消长规律,轮作控病;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1995.04.009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据徐州、淮阴、连云港、盐城等市不同种植类型麦田系统调查结果,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动态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冬前期、越冬期、盛发期和高峰期。不同种植类型田病害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玉米茬口的连作田重于大豆、棉花茬口的连作田;旱连作田重于旱轮作田;旱轮作田重于水旱轮作田。非寄主作物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全蚀病有显著的控病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我国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J].
贾廷祥 ;
吴桂本 ;
叶学昶 ;
臧逢春 ;
卓耀南 ;
宫本义 .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04) :65-73+97
[2]  
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郝祥之 编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