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要素贡献及产区差异——基于Meta-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

被引:32
作者
王兵
曾志奇
杜敏哲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eta-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要素贡献; 产区间差异; 产区内差异;
D O I
10.14007/j.cnki.cjpl.2020.06.005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中国农业不同产区存在自然资源禀赋、种植结构以及产销情况等差异,考虑产区异质性对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格外重要。基于碳排放约束和产区异质性,运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1993-2017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投入产出角度分解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分析不同产区的增长差异。结果表明:(1)在研究样本期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18%,其中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366%,技术效率为0.052%,这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2)从要素分解来看,产出增加、农业劳动力外流以及土地面积减少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89%、7.61%和6.91%,而化肥使用、机械投入以及CO2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2.61%、-2.68%和-17.84%。(3)分农业产区来分析,主销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最高,主产区次之,平衡区最低。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各产区的技术落差呈现平衡区、主产区和主销区依次递减。(4)从产区差异来看,产区内差异远大于产区间差异,特别是主销区内部差异最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J].
吕娜 ;
朱立志 .
农业技术经济, 2019, (04) :95-103
[3]   技术异质视角下中国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效率测度及减排潜力分析 [J].
方琳 ;
吴凤平 ;
张庆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10) :143-151
[4]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J].
葛鹏飞 ;
王颂吉 ;
黄秀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5) :66-74
[5]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省际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J].
王宝义 ;
张卫国 .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01) :46-62
[7]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增长核算与前沿面分解视角的梳理分析 [J].
李平 .
管理世界, 2016, (09) :1-11
[8]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增长:基于DEA-GML指数与面板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 [J].
杜江 ;
王锐 ;
王新华 .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03) :65-81
[9]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 [J].
李兰冰 ;
刘秉镰 .
经济研究, 2015, 50 (08) :58-72
[10]   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J].
王兵 ;
刘光天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5) :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