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游憩带对周边县域旅游产业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高鑫 [1 ]
董青 [2 ]
姜辽 [3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3]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都市环城游憩带(ReBAM); 重庆; 山地城市; 县域旅游产业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揭示山地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构建的特殊性及其对相邻县域旅游产业的影响机制,以便对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运用文献归纳法对国内外环城游憩带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结合山地城市的特点,总结出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构建的特殊性;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揭示县域旅游产业系统与环城游憩带的作用面,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性"与"生态性"是环城游憩带的主要特点,交通是否便捷是影响环城游憩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重庆市主城周边区县必须加强"乡村性"与"生态性"的营造,健全旅游交通体系,培育游客良好的"地方感",才能构成重庆环城游憩带核心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近10年来我国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进展 [J].
赵媛 ;
徐玮 .
经济地理, 2008, (03) :492-496
[2]   城市化发展对环城游憩带影响的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J].
乔海燕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 (02) :69-73
[3]   城市居民环城游憩距离选择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J].
粟路军 ;
许春晓 .
旅游科学, 2008, (01) :34-39
[4]   环城游憩带成长模式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体验经济视角 [J].
郭鲁芳 ;
王伟 .
旅游学刊, 2008, (02) :55-59
[5]   论环城游憩带(ReBAM)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J].
乔海燕 .
焦作大学学报, 2007, (04) :27-29
[6]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及发展 [J].
朱波 ;
冯维波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82-386+414
[7]   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J].
周继霞 ;
苏维词 .
乡镇经济, 2007, (07) :36-40
[8]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J].
吴必虎 ;
伍佳 ;
党宁 .
人文地理, 2007, (02) :27-31
[9]   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 [J].
冯维波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6) :585-592
[10]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 [J].
何雨 ;
刘顺伶 .
旅游科学, 2006, (02)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