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状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35个城市的分析

被引:11
作者
王志远 [1 ]
郑伯红 [2 ]
陈祖展 [1 ]
机构
[1] 不详
[2]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3] 不详
[4]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状; 碳排放强度; 相关性; 发展建议; 中国35个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城市空间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各个城市表现出不同的形状特征。城市空间形状可以从交通通勤、建筑布局等方面影响碳排放。因此,不同的城市空间形状有着不同的碳排放强度。研究首先基于Boyce-Clark方法对我国35个城市(直辖市、省会及副省级城市)2000年和2009年建成区形状指数进行测算;再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对35个城市建成区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得到单位建成区面积碳排放强度;最后利用Excel软件分析城市空间形状与碳排放强度的耦合关系。根据两者相关性,提出低碳排放目标下的城市空间形状发展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研究 [J].
周潮 ;
刘科伟 ;
陈宗兴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22) :56-59
[2]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J].
王新生 ;
刘纪远 ;
庄大方 ;
王黎明 .
地理学报, 2005, (03) :392-400
[3]  
城市空间形态的环境绩效与低碳城市形成的规划路径[A]. 吕斌.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 2009
[4]  
The impact of urban form on U.S. residential energy use[J] . Reid Ewing,Fang Rong.Housing Policy Debate . 2008 (1)
[5]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shapes [J].
Medda, F ;
Nijkamp, P ;
Rietveld, P .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8, 30 (04) :30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