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42
作者
刘卫东 [1 ,2 ]
刘红光 [1 ,2 ]
范晓梅 [3 ]
陈杰 [4 ]
唐志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4]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产业—空间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产业联系; 空间计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6 ;
摘要
通过深入剖析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考虑到同业影响因子,重新构建引力模型,并引入空间滞后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建立了估算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统计模型,并在中国30个省区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以省区间农业、化工、通信电子3个产业贸易流量的估算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①空间统计模型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估算可靠性;②随着空间权函数中带宽的缩小,贸易流量显得更加集中。因此,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活动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同行业应选取不同带宽;③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同业影响机制和贸易特征,农业输出地以中部地区为主,目的地以沿海地区为主,具有一定的同业竞争关系,而化工、通信行业的产业流动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内部,具有很强的同业合作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空间统计学进展及其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J].
杨振山 ;
蔡建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6) :757-768
[2]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附视频 [J].
杨开忠 ;
冯等田 ;
沈体雁 .
开发研究, 2009, (02) :7-12
[4]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 [J].
刘卫东 ;
张国钦 ;
宋周莺 .
地理科学, 2007, (05) :609-616
[6]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7]   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理论体系探讨 [J].
王劲峰 ;
李连发 ;
葛咏 ;
时陪中 ;
关元秀 ;
柏延臣 ;
王智勇 ;
HainingRobert .
地理学报, 2000, (01) :92-103
[8]  
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亚雄,赵坤著, 2006
[9]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ING OF ORIGIN‐DESTINATION FLOWS*[J] . James P.LeSage,R. KelleyPace.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8 (5)
[10]  
Spatial markets and the potential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Canadian and U.S. regions[J] . W. Mark Brown,William P. Anderson.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