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晚石炭世造礁珊瑚Ivanovia cf.manchurica古生态特征及成礁机制探讨

被引:14
作者
关长庆
巩恩普
张永利
孙宝亮
机构
[1] 东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黔南; 晚石炭世; 群体珊瑚; 古生态; 成礁机制;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2.006
中图分类号
P534.45 [石炭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造礁生物研究主要以藻类为主,如叶状藻、管孔藻等。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新型的造礁生物。其中重要的一种造礁生物是Ivanoviacf.manchurica群体泡沫状珊瑚。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我们认为:Ivanoviacf.manchurica是黔南晚石炭世的重要造礁生物,在晚石炭世地层中普遍发育,其古生态特征在不同环境中具有明显差异,生长方式明显不同,构成独特的生态类型。Ivanoviacf.manchurica主要有四种生长方式:覆盖式、缠绕式、包覆式和孤立分布式。其不同生长方式、古生态类型决定着是否成礁以及成礁方式和礁体规模。其中覆盖式、缠绕式两种生长类型多构成大小不一的礁体,而包覆式、孤立分布式生长类型则分布零散,成礁性不明显。Ivanoviacf.manchurica礁体的发现和造礁生物研究,丰富了晚石炭世生物礁的类型,为F/F事件后石炭纪礁体重建提供了典型实例,有助于石炭纪礁体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3+293 +2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黔南扁平村晚石炭世生物礁生物群落分析 [J].
关长庆 ;
巩恩普 ;
姚玉增 ;
孙宝亮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39-346
[2]   黔南布寨泥盆纪生物礁的初步研究 [J].
刘新华 ;
柳祖汉 ;
杨孟达 ;
杨荣丰 ;
肖拥军 ;
王约 .
地质科学, 2004, (01) :92-97+155
[3]   黔南地区石炭纪大型珊瑚礁研究 [J].
巩恩普 ;
关长庆 ;
孙宝亮 ;
姚玉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44-649
[4]   中国南方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杨玉卿 ;
鲍志东 .
古地理学报, 1999, (01) :75-86
[5]   湖南铺头泥盆纪生物礁的对比研究 [J].
柳祖汉 ;
杨孟达 .
古生物学报, 1997, (04) :125-135
[6]  
中国石炭纪生物礁.[M].巩恩普著;.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7]  
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与古生态.[M].张维;张孝林著;.地质出版社.1992,
[8]  
广西隆林二叠纪生物礁.[M].范嘉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0,
[9]  
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M].曾鼎乾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