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汶川M8.0地震的强余震流动观测
被引:10
作者
:
温瑞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温瑞智
[
1
]
周正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周正华
[
1
]
李小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李小军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程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宇欢
[
1
]
刘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刘泉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尹小涛
[
1
]
周民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周民都
[
2
]
崔建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崔建文
[
3
]
任叶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任叶飞
[
1
]
机构
:
[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
甘肃省地震局
[3]
云南省地震局
来源
:
地震学报
|
2009年
/ 02期
关键词
:
汶川地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315.73 [地震观测];
学科分类号
:
070801 ;
摘要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键步骤,初步处理了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的地震动记录,并分析了此次地震动衰减特征.此次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其获得的余震地震动记录可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5+236 +2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大陆强震观测
[J].
高光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高光伊
;
于海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于海英
;
李山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李山有
.
世界地震工程,
2001,
(04)
:13
-18
[2]
强震观测与分析原理[M]. 地震出版社 , 谢礼立等 编著, 1982
←
1
→
共 2 条
[1]
中国大陆强震观测
[J].
高光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高光伊
;
于海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于海英
;
李山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李山有
.
世界地震工程,
2001,
(04)
:13
-18
[2]
强震观测与分析原理[M]. 地震出版社 , 谢礼立等 编著, 198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