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32
作者
白永健 [1 ]
郑万模 [1 ]
李明辉 [1 ]
易志坚 [2 ]
王东辉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反倾滑坡; 活动断裂; 成因机制; 倾倒拉裂—蠕滑; 3DEC;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通过对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滑坡岩土体结构、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并结合3DEC数值模拟,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滑坡位于活动断裂带内,后缘斜坡陡峭,岩体破碎,同时前缘为较厚的松散堆积体斜坡,在地震活动、降雨等影响因素的诱发作用下,滑坡成因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阶段:(1)倾倒拉裂阶段,滑坡受后缘地形及岩体结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在坡体浅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出现较为强烈的倾倒拉裂变形带,产生倾倒-拉裂滑动;(2)蠕滑变形阶段,前缘松散堆积体在强大的自重推力作用下发生蠕滑变形;(3)前部"锁骨段"剪断,整体失稳阶段,滑坡前部锁骨段在自重推力及断层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发生剪断,控制后缘倾倒拉裂体稳定性的潜在滑面与前缘松散堆积体体内的剪切滑动面贯通,滑坡整体失稳。
引用
收藏
页码:862 / 8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三维离散元分析
    白永健
    黄润秋
    巨能攀
    赵建军
    霍宇翔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5) : 592 - 597
  • [2] 皖南某高速公路四号边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黄润秋
    唐世强
    邓辉
    邹正明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 551 - 556
  • [3] 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巨能攀
    黄润秋
    涂国祥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6, (04) : 476 - 480
  • [4] 中国西南岩石高边坡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
    黄润秋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 292 - 297
  • [5] 三峡水库区严家坡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肖学沛
    李天斌
    张志龙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1) : 41 - 45
  • [6]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
  • [7] 中国典型滑坡[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 1988
  • [8] A three-dimension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upper bound theorem[J] . Zuyu Chen,Xiaogang Wang,C. Haberfield,Jian-Hua Yin,Yujie W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