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土壤钾的形态及其释放

被引:3
作者
贾恒义
彭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主因子分析; 有机质; 基本特性; 有机态; 砂粒; 黄绵土; 黄土性土; 非地带性土壤; 全钾; 土壤钾素; 黄土丘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丘陵区土壤钾的形态,按K毫克/100克土计,有机态钾2.36—5.12,水溶态钾0.48—2.26,代换态钾3.61—16.26,非代换态钾64.45—113.09,结构钾1840.34—2255.04,全钾1920.00—2360.00。代换态钾分别为非代换态钾,结构钾和全钾的9.56%,0.37%和0.36%。非代换态钾为结构钾和全钾的3.92%和3.77%。结构钾为全钾的96.22%。通过主因子分析,各种形态钾与有机质呈正相关,非代换态钾与粘粒和CEC、代换态钾也呈相关;而结构钾和全钾与粘粒呈负相关。有机质、粉粒、结构钾、有机态钾和砂粒等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5.0%。钾的释放过程符合于幂方程(y=ax-b)。钾的释放容量是黑垆土高于黄绵土;黄绵土(亚类)高于砂绵土(亚类);耕作层高于其他层次。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红壤性水稻土供钾潜力的研究 [J].
赖庆旺 ;
李茶苟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3) :45-50
[2]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