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韶关沟鳞鱼化石的新材料和含鱼层的地质时代
被引:4
作者:
刘时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沟鳞鱼;
鱼化石;
化石层;
生物层;
中背片;
地质时代;
韶关;
广东;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1973.01.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早在1947年边兆祥虽有过粤北产沟鳞鱼化石的报导,但原标本经潘江重新研究之后,认为不能冒然鉴定为沟鳞鱼,而只能说是部位不明的胴甲类甲片(潘江,1964)。因此,粤北确切的沟鳞鱼化石记述,只是近几年才开始。1963年,张国瑞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一新种——Bothriolepis shaokuanensis(韶关沟鳞鱼),化石捡自韶关黄岗岭。1964年,潘江又在其“华南几种泥盆纪及石炭纪鱼化石”一文中,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两个新种,即B.lochangensis(乐昌沟鳞鱼)和 B.kwangtungensis(广东沟鳞鱼),两者均产自乐昌太河坡。1963年冬至1964年春,邱子峰与笔者在乐昌、韶关、仁化一带调查泥盆纪鱼化石层位时,在乐昌太河坡、韶关黄岗岭以及仁化凡口,均采得不少沟鳞鱼化石。乐昌的标本较为破碎,不易鉴定种属;韶关和仁化的标本保存较好,并大部分隶属于 B.shaokuanensis,标本又较全,这里就择其这一部分加以记述,作为对张国瑞所建立的 B.shaokuanensis 的补充记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鱼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