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

被引:24
作者
陈蓓蓓 [1 ]
宫辉力 [1 ]
李小娟 [1 ]
雷坤超 [2 ]
顾兆芹 [1 ]
党亚南 [1 ]
杜钊锋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地下水; 地面沉降;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2.s1.052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采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GPS监测网数据、气象监测数据与SAR数据、GIS等技术相结合,建立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北京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降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大;平原区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间接导致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形成演化。地面沉降对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响应模式存在着季节与年际差异性,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均匀性,最大地面沉降速率约为41.43 mm/a;揭示了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漏斗空间展布特性存在一致性,但并非完全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研究 [J].
宫辉力 ;
张有全 ;
李小娟 ;
卢学辉 ;
陈蓓蓓 ;
顾兆芹 .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11) :1261-1266
[2]   VR-GIS技术在无锡西部地区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琳 ;
苏小四 ;
林学钰 ;
宫辉力 ;
于军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2) :317-322
[3]   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地面沉降模拟研究 [J].
薛禹群 ;
吴吉春 ;
张云 ;
叶淑君 ;
施小清 ;
魏子新 ;
李勤奋 ;
于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4) :477-492
[4]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J].
贾三满 ;
王海刚 ;
赵守生 ;
罗勇 .
城市地质, 2007, (01) :20-26
[5]  
北京平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研究进展[J]. 焦青,邱泽华.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6(00)
[6]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J].
李德仁 ;
廖明生 ;
王艳 ;
不详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4, (08) :664-668
[7]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J].
朱求安 ;
张万昌 ;
余钧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83-188
[8]   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分析 [J].
朱会义 ;
贾绍凤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2) :34-42
[9]   中国地面沉降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J].
薛禹群 ;
张云 ;
叶淑君 ;
李勤奋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585-593
[10]   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 [J].
冉茂玉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43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