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14
作者
王洪瑜 [1 ]
马丽玲 [1 ]
王卓 [1 ]
机构
[1]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关键词
粒状钙铁石榴石矽卡岩; 多宝山组大理岩; 花岗闪长岩; 三矿沟铜(铁)矿床;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s1.051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三矿沟铜(铁)矿床位于多宝山特大型铜矿的西北,相距约20 km,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该矿床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rδ25)与下—中奥陶统多宝山组(O1-2d)透镜状大理岩外接触带交代产物-粒状钙铁石榴石矽卡岩中。矿床受北西向(三矿沟横向背斜)与北东向(三矿沟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控制。控制矿体的容矿构造主要是北西向次级破碎断裂构造或层间破碎带,北东向属导矿及次要的容矿构造。矿床成因:花岗闪长岩侵入,使大理岩接触交代成矽卡岩,随即有铁质溶液的交代,之后石英—硫化物期含铜溶液沿构造裂隙及弱化带充填和交代矽卡岩,形成铜矿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M]. 地质出版社 , 陈毓川等, 2007
[2]  
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韩振新等著, 2004
[3]  
中国矿床发现史[M]. 地质出版社 , 《中国矿床发现史·浙江卷》编委会[编], 1996
[4]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M]. 地质出版社 , 杜 琦等编写, 1988
[5]  
金属矿床[M]. 地质出版社 , 钟 汉, 1987
[6]  
矿床学[M]. 地质出版社 , 袁见齐等主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