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大豆三熟套作体系中小麦根系分泌特性及氮素吸收研究

被引:39
作者
雍太文
陈小容
杨文钰
向达兵
樊高琼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模式; 根系分泌物; 氮素吸收; 套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多熟套作体系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分泌特性及其对根系生长环境和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2006—2008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小麦-甘薯、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4种种植模式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数量与种类、小麦根系生长、土壤水分、土壤氮含量及植株吸氮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小麦-大豆和小麦-甘薯两种净作模式及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生长区的土壤湿度、pH值及NO3?-N和NH4+-N的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地上部总吸氮量、根系活力、根干重及土壤总氮含量,并且,开花期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表现为套作>净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其中以小麦边行处理的分泌量最高。拔节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处理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47.8%~51.6%,套作处理以柠檬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1.7%~55.1%;开花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和套作处理均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3.3%~78.3%。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可溶性糖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 [J].
雍太文 ;
杨文钰 ;
任万军 ;
樊高琼 ;
向达兵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9) :3170-3178
[2]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吸收利用及种间相互作用 [J].
雍太文 ;
杨文钰 ;
王小春 ;
樊高琼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 (02) :167-172
[3]   “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氮肥周年平衡施用初步研究 [J].
雍太文 ;
杨文钰 ;
樊高琼 ;
王小春 ;
张亚飞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3) :31-35
[4]   植物生长环境与根系分泌物的关系 [J].
张锡洲 ;
李廷轩 ;
王永东 .
土壤通报, 2007, (04) :785-789
[5]   麦棉套作Bt棉花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J].
孙磊 ;
陈兵林 ;
周治国 .
棉花学报, 2007, (01) :18-22
[6]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 [J].
雍太文 ;
任万军 ;
杨文钰 ;
樊高琼 ;
牟锦毅 .
耕作与栽培, 2006, (06) :48-50
[7]   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区化感物质对棉苗生长的影响 [J].
孙磊 ;
陈兵林 ;
周治国 .
棉花学报, 2006, (04) :213-217
[8]   籽粒苋不同富钾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变化特点 [J].
李廷轩 ;
马国瑞 ;
张锡洲 ;
王昌全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5) :647-653
[9]   利用14示踪研究玉米/花生间作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花生铁营养影响的机制 [J].
左元梅 ;
陈清 ;
张福锁 .
核农学报, 2004, (01) :43-46
[10]   小麦/玉米间作作物根系与根际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J].
郝艳茹 ;
劳秀荣 ;
孙伟红 ;
彭少麟 .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04)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