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东段中生代南北向伸展作用

被引:11
作者
陈宣华
An Yin
George E.Gehrels
Eric S.Cowgill
Marty Grove
T.Mark Harrison
王小凤
杨农
刘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and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Planetary Physics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 LosAngeles
[5] CA
[6]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7] University of Arizona
[8] Tucson
[9] AZ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阿尔金山; 伸展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发育了延伸大于300km、东西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为南倾的正断层,局部倾角可以低至30°以下。断层中段表现为30~50m厚的韧性剪切带,发育有较好的糜棱岩组构和矿物伸展线理;东段和西段以碎裂变形为特征。断裂带内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香肠构造、不对称褶皱和次级脆性和韧性断裂,都指示了上盘向南的正滑移剪切方式。两方面证据控制了拉配泉断裂的活动时代。首先,拉配泉断裂上盘局部产出早 中侏罗世沉积地层。侏罗系地层中的砾石,特别是其中的含叠层石硅质灰岩和紫色石英岩,可以与断裂下盘的岩石相对比。早 中侏罗世地层可能为拉配泉断裂之上的伸展盆地沉积。其次,拉配泉断裂下盘岩石的40Ar 39Ar热年代学分析给出2个明显的冷却事件。较老的事件出现在约220~187Ma之间的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而年轻的事件出现在早白垩世的晚期(约100Ma)。约220~187Ma之间的冷却年龄在拉配泉断裂下盘岩石中普遍存在,代表了拉配泉断裂正断作用的主要阶段。约100Ma时,断裂东段的正断作用再次活动,该事件可能被南倾的恰什坎正断层运动所叠加而增强,并与拉配泉断裂的东段合并。这2条断裂具有共同的上盘向南的正滑移运动方式。青藏高原和东亚其它地区的中生代伸展作用可以归结为特提斯洋向北和太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1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伸展构造40Ar/39Ar测年和MDD模拟 [J].
陈宣华 ;
尹安 ;
George E.Gehrels ;
王小凤 ;
Eric S.Cowgill ;
Marty Grove ;
T.Mark Harrison ;
陈正乐 .
地球学报, 2002, (04) :305-310
[2]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刘良 ;
车自成 ;
王焰 ;
罗金海 ;
陈丹玲 .
岩石学报, 1999, (01) :58-65
[3]   阿尔金麻粒岩相杂岩的时代及塔里木盆地的基底 [J].
车自成,孙勇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1) :51-57
[4]   阿尔金铅、钕、锶、氩、氧同位素研究及其早期演化 [J].
车自成,刘良,孙勇 .
地球学报, 1995, (03) :334-337
[5]   阿尔金山地区高压变质泥质岩石的发现及其产出环境 [J].
车自成 ;
刘良 ;
刘洪福 ;
罗金海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4) :1298-1300
[6]   内蒙古亚干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拆离断层 [J].
郑亚东 ;
张青 .
地质学报, 1993, (04) :301-309+388
[7]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青藏高原东西向诸山系形成的探讨 [J].
常承法 ;
郑锡澜 .
中国科学, 1973, (02) :190-201
[8]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编, 1992
[9]  
RES[P]. 澳大利亚专利:AU5679373A,197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