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

被引:38
作者
张郢珍
机构
[1] 不详
[2]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应变积累; 断层; 地质构造; 无震蠕动; 地壳;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弹性位错理论; 断层参数; 断层蠕动; 断层蠕变; 震中区; 唐山; 河北; 地壳形变; 地形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唐山地区震前11期水准复测资料,对本区的地壳形变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前1968年—1969年震中区发生了幅度为50毫米、持续时间2年的异常隆起,并在唐山及宝坻附近的唐山断层和蓟运河断层显示出应变积累与无震蠕动叠加的作用.采用了均匀应变积累及弹性位错理论分别计算了唐山、宝坻附近测点由于各处断层蠕动引起的垂直位移理论值,按残差均方根最小的原则确定历年应变积累及蠕动断层参数的最佳值.1969年—1975年唐山地下发生蠕动的断层走向为北东47°、倾角87°、倾向南东的右旋正断层,断层长度为8公里、宽度6公里、断层上界深度为2公里、走滑与倾滑错距分别为104厘米及8厘米,平均应变积累速度为0.9×10-7/年.同时得到断层走向、倾向蠕动速度分别为18.6厘米/年及1.4厘米/年.另外由蓟运河断层结果得到.宝坻附近蠕动断层的规模比唐山小,但蠕动速度比唐山大.本文分析了上述异常隆起及蠕动断层与唐山地震的关系,认为地壳的异常隆起是孕震的早期显示,而无震蠕动可能是浅源地震的又一前兆特征.唐山地震经历了长期应变积累—体积膨胀—蠕动—形变反向(或蠕动速度减慢)—发震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位错模式 [J].
陈运泰 ;
林邦慧 ;
王新华 ;
黄立人 ;
刘妙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03) :201-217
[2]   根据地面形变的观测研究1966年邢台地震的震源过程 [J].
陈运泰 ;
林邦慧 ;
林中洋 ;
李志勇 .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3) :164-182
[3]  
A search for precursors to the Sitka, 1972, earthquake: Sea level, magnetic field, andP-residuals[J] . Max Wyss.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5 (1)
[4]  
Stable sliding preceding stick-slip on fault surfaces in granite at high pressure[J] . J. D. Byerlee,R. Summers.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