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43
作者
陈丽 [1 ]
刘艳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亲子沟通;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为探讨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亲子沟通问卷、主观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自尊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对北京市1016名流动儿童和446名城市户籍儿童施测。结果发现,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的频率、时间和主动性较低。在亲子沟通各维度上,城市儿童得分都显著高于流动儿童。在流动儿童与父母沟通的倾听反应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父子沟通的开放表达、分歧冲突解决和理解性维度和母子沟通的开放表达和倾听反应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年级得分最低。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的开放表达、理解性和分歧冲突解决维度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亲子沟通的四个维度都可正向预测自尊,开放表达和理解性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理解性、倾听反应和分歧冲突解决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流动儿童与父母的沟通频率低,时间短,主动性不强,沟通质量较低。亲子沟通各维度可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J].
杨丽珠 ;
董光恒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3) :260-266
[2]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J].
杨晓莉 ;
邹泓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01) :39-43+80
[3]   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 [J].
郭良春 ;
姚远 ;
杨变云 .
青年研究, 2005, (03) :22-31
[4]   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 [J].
邹泓 ;
屈智勇 ;
张秋凌 .
青年研究, 2005, (02) :1-7
[5]   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J].
池丽萍 ;
辛自强 .
心理科学, 2003, (05) :790-794
[6]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J].
房超 ;
方晓义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1) :65-72
[7]   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 [J].
王争艳 ;
刘红云 ;
雷雳 ;
张雷 .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02) :192-198
[8]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 [J].
雷雳 ;
王争艳 ;
刘红云 ;
张雷 ;
不详 .
应用心理学 , 2002, (01) :14-20
[9]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relative to specific aspects of relationships with parent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J].
Jackson, S ;
Bijstra, J ;
Oostra, L ;
Bosma, H .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998, 21 (03) :3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