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间相互冲击的动态响应

被引:8
作者
欧阳建国 [1 ]
余甫功 [2 ]
机构
[1]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
[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关键词
三次产业; 向量自回归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预测方差分解;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06.10.001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技术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探求了我国三次产业间相互冲击的动态响应。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三次产业对第三产业新息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从累积效果来看都具有较强的正向响应;对第一产业的冲击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响应;但对第二产业的冲击主要是负向的累积响应。所以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69 +6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三次产业间的相互影响 [J].
吕胜利 ;
吕晓英 .
开发研究, 2005, (06) :33-36
[2]   三次产业发展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J].
任刚举 ;
薛襄稷 .
统计与决策, 2005, (19) :97-99
[3]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特征及解释 [J].
乔为国 ;
周卫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11) :36-43
[4]   论产业投资效率与结构变动方向 [J].
张世贤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12) :28-34
[5]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 [J].
蒋振声 ;
周英章 .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2, (03) :1-6
[6]   冲击、经济波动及政策 [J].
刘斌 ;
张怀清 .
金融研究, 2002, (02) :10-20
[7]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J].
贾晓峰 .
中国统计, 2001, (09) :16-17
[8]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铁梅主编, 2006
[9]  
宏观计量的若干前沿理论与应用[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王少平著, 2003
[10]  
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M]. 广东经济出版社 , 郭克莎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