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区演变的贡献——答李春初先生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质疑

被引:35
作者
梁杏
张人权
皮建高
张国梁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2] 湖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二队
[3] 湖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二队 武汉
[4] 长沙
关键词
近代洞庭湖演变; 构造沉降; 视构造沉降速率; 假设-演绎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为回应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系列研究成果提出的质疑 ,在理论分析、宏观时空分析以及大量举证的基础上 ,论证了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演变起着主导作用。作者利用地形图比对求算的洞庭湖堤围区视构造沉降速率 ,不仅与重复水准测量成果一致 ,还得到有关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加剧的研究成果的定性支持。作者在研究中应用的“假设 -演绎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因此 ,《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本结论是成立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90 / 6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初步分析 [J].
皮建高 ;
张国梁 ;
梁杏 ;
张人权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6-10
[2]   地质环境系统的概念与特征——以洞庭湖区地质环境系统为例 [J].
张人权 ;
梁杏 ;
靳孟贵 ;
皮建高 .
地学前缘, 2001, (01) :59-65
[3]   构造沉降是控制近代洞庭湖演变的关键因素吗?——评《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附视频 [J].
李春初 .
海洋与湖沼, 2000, (04) :460-464
[4]   中国大陆及其东南沿海现时地壳运动 [J].
周硕愚 ;
帅平 ;
张跃刚 ;
邓干金 ;
吴云 ;
施顺英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3) :83-87
[5]   长江中游盆地地质环境系统演变与防洪对策 [J].
张人权 ;
梁杏 ;
陈国金 ;
龚树毅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1) :105-112
[6]   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加剧及其环境影响 [J].
张人权 ;
梁杏 ;
杨巍然 ;
曹伯勋 ;
李振华 ;
朱海之 ;
邱家骧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 (05) :5+7-10+55
[7]   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的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J].
黄第藩 ;
杨世倬 ;
刘中庆 ;
梅震亚 .
海洋与湖沼, 1965, (04) :396-426
[8]  
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M]. 海洋出版社 , 周连第等主编, 2000
[9]  
中国大洪水[M]. 中国书店 , 骆承政,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