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垦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被引:12
作者
张崇旺
机构
[1] 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
关键词
明清; 江淮; 农业垦殖; 环境变迁; 经济停滞;
D O I
10.13469/j.cnki.zgshjjsyj.2004.03.009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宋以来的黄河全面夺淮,是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巨大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历代政府为保南粮北运大动脉的畅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江淮人们的农业垦殖活动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变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环境科学、历史地理学有关的人地关系理论,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各地人们农业垦殖活动这一外营力作用于环境的过程。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涸湖废塘为田、伐林垦荒新一轮农业垦殖高潮的出现,根源于清中叶以来当地人口高速增长与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田尽而地、地尽而水而山的过度垦殖则加剧了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淮河流域两大湖群的兴衰与黄河夺淮的关系 [J].
张义丰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1) :45-50
[2]   江淮丘陵森林的盛衰及中兴 [J].
张帆 .
江淮论坛, 1981, (06) :5-8
[3]   淮北平原与淮河中游的地文 [J].
徐近之 .
地理学报, 1953, (02) :203-233
[4]  
淮河地理研究[M]. 测绘出版社 , 张义丰等主编, 1993
[5]  
黄河变迁史[M]. 人民出版社 , 岑仲勉著, 1957
[6]  
光绪《泰兴县志》. 陈钦铭. .
[7]  
霍山县志. 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