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中药四性研究
被引:21
作者:

代春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锦州医学院

肖小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锦州医学院

王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锦州医学院

赵艳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锦州医学院

山丽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锦州医学院
机构:
[1] 锦州医学院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药学部
来源:
关键词:
中药四性;
生物热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了解中药四性的研究现状 ,为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 ,对中药四性的研究发展进行评述和前瞻性分析。结果和结论 中药四性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课题 ;中药四性研究一直无突破性进展 ,近 10年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生物热动力学知识的创新应用 ,使中药四性的研究有望实现一定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1+59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03) : 93 - 97肖小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第医院黄璐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第医院马小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第医院
- [2] 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 Ⅰ.生晒参和红参药性的微量量热学比较[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05) : 76 - 79余惠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长沙,北京,湖南长沙,北京,北京,北京肖小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长沙,北京,湖南长沙,北京,北京,北京刘塔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长沙,北京,湖南长沙,北京,北京,北京赵艳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长沙,北京,湖南长沙,北京,北京,北京谭安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长沙,北京,湖南长沙,北京,北京,北京高晓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解放军医院药学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湖南长沙,北京,湖南长沙,北京,北京,北京
- [4] 微生物代谢的热化学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 429 - 432沈雪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刘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周传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汤厚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赵儒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屈松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 [5] 微量元素锌铜铁与心血管病的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1997, (11) : 5 - 8梁永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南宁市
- [6] 寒热本质研究进展[J]. 中医杂志, 1996, (12) : 747 - 750梁月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组北京北部学院路
- [8] 植物类中药四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 1990, (05) : 40 - 43管竞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李恩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薛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马定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江宝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颜约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 [9] 寒凉和温热药复方及知母对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机制探讨[J]. 中药通报, 1988, (11) : 48 - 50+64梁月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传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寒凉药与温热药对交感神经肾上腺及代谢机能的影响[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7, (01) : 54 - 56梁月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教研室王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教研室谢竹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