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三种无尾两栖类夏秋季生境选择

被引:19
作者
戴建洪
戴强
张明
张晋东
李成
刘兵
刘志军
王跃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北京
[6] 四川成都
[7] 四川若尔盖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高原林蛙; 倭蛙; 岷山蟾蜍; 生境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n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m×50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m×10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000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cm、离小型水体0~50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cm、离小型水体51~100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引用
收藏
页码:263 / 2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省石渠县藏原羚秋季取食行为特征 [J].
鲁庆彬 ;
王小明 ;
王正寰 .
动物学研究, 2004, (06) :469-476
[2]   不同演替阶段鼢鼠土丘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J].
江小雷 ;
张卫国 ;
杨振宇 ;
杜国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14-818
[3]   放牧对草原土壤的影响 [J].
高英志 ;
韩兴国 ;
汪诗平 .
生态学报, 2004, (04) :790-797
[4]   不同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江小蕾 ;
张卫国 ;
杨振宇 ;
王刚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9) :1479-1485
[5]   常熟尚湖三种鹭雏鸟的食物多样性比较 [J].
周振芳 ;
吴美林 ;
陈冬荣 .
常熟高专学报, 2003, (04) :59-60+88
[6]   干扰与植被的关系 [J].
刘志民 ;
赵晓英 ;
刘新民 .
草业学报, 2002, (04) :1-9
[7]   无锡太湖地区夜鹭及白鹭繁殖生物学研究 [J].
张迎梅 ;
阮禄章 ;
董元华 ;
龚钟明 ;
李运东 ;
王辉 ;
Fasola Mauro .
动物学研究, 2000, (04) :275-278
[8]   中国西北地区中国林蛙各居群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J].
谢锋 ;
叶昌媛 ;
费梁 ;
江建平 ;
松井正文 .
动物分类学报, 2000, (02) :228-235
[9]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 [J].
何池全 ;
赵魁义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47-53
[10]   长春市南湖公园两栖类的生境选择和营养生态的初步研究 [J].
周立志 ;
宋榆钧 ;
田蕴 .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