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绅新一轮默契的成立──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

被引:9
作者
周振鹤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
关键词
科举改革; 清廷; 袁世凯; 奏折; 取士; 奏议; 废科举; 八股; 时文; 学校; 学堂; 官绅; 社会文化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91 [清、清以前政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今年是戊戌维新一百周年。在一百年前的短命的百日维新中,维新派虽极力攻击已经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的毛病,但并未提出废止科举的要求,只要求废止八投而已。这是为什么?比起其他维新措施来,废止八股似乎只是鸡毛蒜皮的事,然则西太后政变以后,就立即明令恢复八股,显然视之为大事要事。又过了七年,清廷却下谕彻底废弃整个科举制度。这个根本的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如果要而言之,可以认为科举制度的存在不但只是官方统治的需要,而且也是官绅双方维持社会稳定和自身利益的共同要求。因此废除科举并不是朝廷一纸命令可以顺当解决的,而要经过双方的默契才能行之有效,清末的废科举与兴学堂的实现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61 +61-142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