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的类型要素及法律效果

被引:112
作者
叶金强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共同侵权; 共同过错; 因果关系; 连带责任;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通说主张的共同侵权的类型体系存在不妥,主观关联共同和客观关联共同是完全异质的东西,不宜置于一个类型之中,客观关联共同与共同危险行为具有更多的相似性。类型的构建以类型要素为基点,基于意思以及基于因果关系,均可以形成正当化连带责任的"一体性",由此可发展出共同侵权的类型框架,其分别是基于共同过错的共同侵权,及基于可能因果关系的共同侵权。前者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过失,后者包括责任者不明和份额不明。共同侵权行为人内部的责任分担份额,在法律无特别规定也无特殊约定的情况下,需在综合考虑各行为人因果关系贡献度、过错程度以及其他个案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确定。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侵权法上的原因力理论研究
    张新宝
    明俊
    [J]. 中国法学, 2005, (02) : 92 - 103
  • [2] 论意思联络作为共同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意义
    程啸
    [J]. 法学家, 2003, (04) : 94 - 102
  • [3] 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M].(日) 圆谷峻; 著.法律出版社.2008,
  • [4] 德国债法分论.[M].(德) 梅迪库斯; 著.法律出版社.2007,
  • [5] 最新日本民法.[M].渠涛编译;.法律出版社.2006,
  • [6] 民法债编总论.[M].孙森焱; 著.法律出版社.2006,
  • [7] 侵权责任法原理.[M].张新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8] 新订民法债编通则.[M].邱聪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9] 法国民法典.[M].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 [10] 日本侵权行为法.[M].于敏著;.法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