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被引:23
作者
张廷国
机构
关键词
逻各斯; 含义; 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 格思里; 哲学对话; 赫拉克利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 [先秦哲学(~前220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 ,呼唤人类创造和运用新的哲学思维 ,为合理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众多全球性问题提供智慧。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和交流是这一思想背景的内在逻辑要求 ,并已凸显为国际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 ,在中国哲学界内部 ,由于传统的哲学研究方式以及教学体制和学术评估体制的弊端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长期处于相互隔膜的状态 ,很难整合各自的思想资源来回应时代的问题 ,满足中国发展的实践需要 ,更遑论肩负起改变世界、指导生活的使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创新和思想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于 2 0 0 3年 9月 2 5— 2 9日在广西桂林联合举办了“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哲学对话 :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会后 ,我们组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赵剑英编审、复旦大学哲学系陈学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韩东晖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彭永捷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张廷国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白奚研究员等六位与会代表撰写了下面这组文章 ,希望藉此推动跨学科的哲学对话和思想交流 ,形成哲学研究的视域融合 ,催生一种富有时代品格和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8+207 +2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古希腊哲学探本.[M].杨适著;.商务印书馆.2003,
[2]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3]  
意象探源.[M].汪裕雄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  
王弼集校释.[M].(魏)王弼 著;楼宇烈 校释.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