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植被构成的作用

被引:10
作者
周姗姗 [1 ]
孙红 [1 ]
廖加法 [2 ]
于应文 [1 ]
机构
[1]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2] 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混播草地; 植被构成; 土壤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6 []; S54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引用
收藏
页码:814 / 8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鸭茅╋白三叶型混播放牧草地肉牛生产系统优化研究 [J].
袁福锦 ;
吴文荣 ;
金显栋 ;
李红云 ;
杨国荣 ;
钟声 ;
薛世明 ;
黄必志 .
草业科学, 2011, 28 (09) :1706-1710
[2]   贵州岩溶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与草地畜牧业发展 [J].
高渐飞 ;
苏孝良 ;
熊康宁 ;
周玮 .
草业学报, 2011, 20 (04) :279-286
[3]   放牧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 [J].
刘楠 ;
张英俊 .
草业科学, 2010, (04) :11-14
[4]   羊尿对典型草原不同生活型草地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J].
于应文 ;
南志标 ;
侯扶江 .
生态学报, 2008, (05) :2022-2030
[5]   不同载畜率条件下绵羊选择性采食的研究 [J].
韩国栋 ;
毕力格图 ;
高安社 .
草业科学, 2004, (12) :95-98
[6]   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J].
徐震 ;
于应文 ;
常生华 .
草业学报, 2003, (05) :31-37
[7]   混播草地不同种群再生性的研究 [J].
于应文 ;
蒋文兰 ;
冉繁军 ;
徐震 ;
王元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930-934
[8]   亚热带中山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数量消长及相互作用的分析 [J].
杨允菲 ;
傅林谦 ;
朱琳 .
草地学报, 1995, (02) :103-111
[9]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J].
蒋文兰 ;
李向林 .
草业学报, 1993, (03) :1-10
[10]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