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大寨崩滑碎屑流灾害初步研究

被引:33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关键词
裂隙化岩体; 干砌块石结构; 水楔作用; 碎屑(石)流; 多能级多冲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1 [崩塌];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发生特大型崩滑碎屑(石)流灾害,造成99人死亡或失踪。通过现场考察崩滑区的地质环境与斜坡岩体结构,认为斜坡体由似"干砌块石结构"的裂隙化岩体组成是发生崩溃式破坏的主要内在原因。超常暴雨(过程雨量237mm)条件下斜坡岩体后缘裂缝充水形成持续的"水楔作用"是斜坡岩体松动、倾倒垮塌的主要外部引发因素。碎屑(石)流块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从源头向沟口逐次减小,碎屑(石)流运动冲击高度逐步降低,冲击速度逐步减小,并显示4个能级4个冲程的特点。根据动势能守恒定律,计算了每个冲程的最大速度,得出第1冲程为高速崩滑,其它冲程属于碎屑(石)流动冲击。未发现区域天然地震、光照水库诱发地震与外围历史采矿活动与本次事件相关的直接证据。由于滑坡后缘仍存在不稳定岩体,碎屑(石)流堆积体上多处分布直径3~5m的堰塞塘,说明碎屑(石)空隙的排泄能力不足,在未来暴雨条件下引发新的崩滑或形成沟谷型泥石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reach and velocity of catastrophic landslides.[J].Adrian E. Scheidegger.Rock Mechanics Felsmechanik Mécanique des Roches.1973, 4
  • [2]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刘传正; 著.科学出版社.2009,
  • [3] 滑坡学与滑坡防治技术.[M].王恭先等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 [4] 滑坡动力学.[M].胡广韬等 著.地质出版社.1995,
  • [5] 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M].潘家铮.水利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