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模仿侵权相关问题探讨——对“喜羊羊案”判决的评论与展开

被引:3
作者
葛江虬
余小伟
机构
[1]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关键词
模仿侵权; 不作为侵权; 注意义务; 警示义务; 因果关系;
D O I
10.19375/j.cnki.31-2075/d.2014.04.014
中图分类号
D920.5 [解释、案例];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30105 ;
摘要
在处理未成年人模仿影视作品之侵权案件时,就动画公司的积极作为义务而言,其发生依据应考量三重来源:法律与职业规定、特殊关系、制造或维持危险源。作品相关情节是否属于"危险源",应以"可模仿性""可能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有模仿能力之未成年人的识别能力"为标准。就因果关系的认定而言,对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的区分,以及对"必要条件"与"盖然性"标准的应用,是判断的基本出发点。通过适用该分析框架,在"喜羊羊案"中,动画公司应对损害结果承担侵权责任。此外,如何履行上述积极作为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能否适用等问题,同样值得进一步探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7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在私权保障与新闻自由之间——以媒体侵权的类型为视角 [J].
刘凯湘 .
法律适用, 2013, (09) :22-32
[2]  
从内容分析方法论看电视暴力攻击研究的发展.[J].周翔;.新闻与传播评论.2011, 00
[3]   榜样的力量: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研究 [J].
鞠艳 .
基础教育, 2008, (09) :60-63
[4]   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J].
曾凡林 ;
戴巧云 ;
汤盛钦 ;
张文渊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01) :35-3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M].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 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7]  
侵权责任法研究.[M].王利明;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  
侵权责任法.[M].程啸; 著.法律出版社.20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编.法律出版社.2010,
[10]  
侵权责任法.[M].张新宝;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