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鱼类组成、区系特征及历史变迁

被引:46
作者
刘静
宁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鱼类区系; 栖所类型;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标本馆馆藏标本、采集记录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黄海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和历史变迁。结果表明:黄海海域共出现鱼类113科321种。从适温类型来看,暖温性种类最多,有139种;暖水性种类次之,107种;冷温性种类70种;冷水性种类5种。从栖所类型来看,绝大多数为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有193种,大陆架岩礁性、大陆架浅水中上层、大陆架浅水中底层、大陆架大洋洄游性中上层和大洋深水底层鱼类分别为41、34、29、15和9种。纵观历史文献资料,发现黄海鱼类群落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以鳀鱼占绝对优势,传统经济鱼类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太平洋鲱(Clupeapallasii)、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鲐(Scomber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镰鲳(Pampusechinogaster)、鲆鲽类等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例降低,昔日占优势的大型经济鱼类,逐渐被小黄鱼幼鱼、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所取代,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加强黄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多样性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764 / 7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升主编, 2006
[2]  
黄、渤海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金显仕等著, 2005
[3]  
中国海洋渔业区划[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福申等编写, 1990
[4]  
东海鱼类志[M]. 科学出版社 , 朱元鼎等编, 1963
[5]  
Fishes of the Sea of Japan and the Adjacent Areas of the Sea of Okhotsk and the Yellow Sea Part4. Lindberg GU,Legeza MI. . 1989
[6]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 Shao KT. http://fishdb.sinica.edu.tw . 2011
[7]  
Marine fishes of Korea. Y Choi,J-H Kim,J-Y Park. . 2002
[8]  
FishBase. Froese R,Pauly D[http://www.fishbase.org/summary/Species Summary.php?id=7769] . 2011
[9]  
Nelson,J. S. Fishes of the World . 2006
[10]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T Nakabo.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