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18
作者
赵娟
范代读
李从先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岸带; 潮成辐射砂脊; 苏北; 南黄海; 浅海砂岩体; 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 2 0 0 0 0km2 ,以 16 0°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 6 0余个钻孔揭示 ,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 0 0km2 潮成砂区 ,其顶点位于东台 ,同样呈扇形以 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 -湖沉积层之上 ,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 -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 ,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 ,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 ,其下为海侵序列 ,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 ,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 ,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 ,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 ,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 ,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 ,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 ,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 ,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 ,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 ,且时间较早 ;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 ,时间较迟 ,这种泥沙的运移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