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全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IFN—γ与其表型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黄传书
金伯泉
汪美先
周永兴
李恩善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传染科
关键词
HFRS; 淋巴细胞亚群; IFN—γ; 双标记免疫组化技术; APAA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APAAP技术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PBMC及用Percoll纯化后的异型淋巴细胞的各种表型和IFN—γ表达进行了研究。并用ABC和APAAP双标技术研究了IFN—γ表达细胞在PBMC群及亚群中的分布和IFN—γ与HFRSV抗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急性期PBMC中T细胞比例下降,B细胞比例增加;急性期各种活化抗原表达明显高于恢复期。(2)急性期IFN—γ表达细胞比例明显大于恢复期,rHuIFN—γ阻断试验及正常人PBMC替代实验表明IFN—γMcAb为特异性识别;IFN—γ表达细胞主要包括T4、T8和NK细胞。急性期和恢复期IFN—γ表达的细胞分布未见明显变化。IFN—γ表达是细胞受抗原活化所致,而非病毒感染所诱生。(3)异型淋巴细胞除T、B细胞外,还有NK细胞,且T8大于T4。异型淋巴细胞活化抗原表达明显高于PBMC。除去母细胞后的小细胞各种分化抗原表达基本接近正常人,但活化抗原高于正常人。(4)在病程中HLA—ABC、β2m未见明显变化。此结果对于阐明HFRS淋巴细胞群及亚群紊乱的本质及机理、异型淋巴细胞的本质和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改变的关系
    唐永明
    杨为松
    白雪帆
    张文彬
    王晶翼
    徐海峰
    [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88, (03) : 149 - 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