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经验证据

被引:60
作者
邓可斌 [1 ,2 ]
丁重 [3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
[2] 广东外语外贸国际经贸与粤商研究中心
[3]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公司特质信息; R2;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 [企业生产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创造性破坏的缺乏亦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以公司特质信息理论为基石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由技术效率产出和技术进步产出组成),并将其与CAPM回归中得到的可代表技术创新投入和公司特质信息的R平方相联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主导技术创新的是大企业而非新兴公司,大企业由于处于垄断地位没有创新动力,必然使得创新缺乏效率。于是中国企业的创新更多地体现为技术效率改进,而非创造性破坏。中等规模企业进行创造性破坏活动的动力较强;小规模企业则更偏好于进行技术效率改进;但中小规模企业均缺乏足够的创新投入,使得创新产出较低。因而,减少对大企业的政策与制度倾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解决我国创造性破坏缺乏问题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制度倾斜、低技术锁定与中国经济增长 [J].
丁重 ;
张耀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1) :16-24
[2]   R&D投资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J].
文芳 .
证券市场导报, 2009, (06) :71-77
[3]   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 [J].
任若恩 ;
孙琳琳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3) :925-950
[4]  
R~2、异常收益与交易的信息成分[J]. 孔东民,申睿.中大管理研究. 2008(03)
[5]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J].
姚先国 ;
张海峰 .
经济研究, 2008, (05) :47-57
[6]   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1999~2003年)——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来自湖北省农户的微观证据 [J].
李谷成 ;
冯中朝 ;
范丽霞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8) :25-34
[7]   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07, (06) :119-130
[8]   制度建设、公司特质信息与股价波动的同步性——基于R研究的视角 [J].
游家兴 ;
张俊生 ;
江伟 .
经济学(季刊), 2007, (01) :189-206
[9]   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 [J].
陆铭 ;
陈钊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2005, (12) :4-14+101
[10]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