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

被引:153
作者
李敬 [1 ]
冉光和 [1 ]
万广华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劳动分工; 夏普里值; 差异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其平均贡献率为36.23%。商品交易效率与金融交易效率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也具有重要贡献,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3.08%和8.96%。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体制转轨中的区域金融研究.[M].殷德生;肖顺喜著;.学林出版社.2000,
[2]  
中国区域金融分析.[M].张军洲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