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记忆视角下档案创新开发利用“PDU”模型探析

被引:41
作者
牛力 [1 ,2 ,3 ]
曾静怡 [2 ]
刘丁君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PDU模型; 数字记忆; 数字档案;
D O I
10.16113/j.cnki.daxtx.2019.01.011
中图分类号
G270.7 [档案工作自动化]; G273.5 [流通、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2 ;
摘要
数字记忆可为档案开发利用提供创新动力、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和创新场景。文章以"数字记忆"为研究视角,基于数字记忆资源生命周期提出档案创新开发利用的"PDU"模型——具有记忆属性的档案资源数字化保存(P)、基于实体关联的档案资源知识化开发(D)、基于多维视角的档案资源可视化利用(U),并具体分析模型的运用机理,包括数字化"四全"管护模式、知识化"获取A-表示G-推理R"开发过程与可视化"立方体CUBE"利用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丁薛祥同志到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 [J].
赵向华 .
中国档案, 2018, (02) :10-10
[2]   基于OAIS的城市记忆资源分层元数据模型设计 [J].
牛力 ;
焦恬雪 .
档案学研究, 2017, (06) :80-87
[3]   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 [J].
刘炜 ;
叶鹰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 43 (05) :32-41
[4]   北京城市记忆照片资源地理空间化组织平台构建 [J].
刘力超 ;
陈慧迪 ;
江健 ;
王墨竹 .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7, 26 (08) :1-8
[5]   公众参与理念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 [J].
周文泓 .
档案管理, 2017, (04) :31-34
[6]   基于档案的城市记忆资源建设全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 [J].
牛力 ;
王烨楠 .
档案学研究, 2017, (01) :24-30
[7]   “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 [J].
王协舟 ;
王露露 .
档案学通讯, 2016, (05) :94-100
[8]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参与式图景 [J].
加小双 ;
安小米 .
档案学研究, 2016, (02) :83-88
[9]   全民参与式的新加坡记忆工程实施现状及启示 [J].
陈静 .
北京档案, 2016, (03) :34-37
[10]   数据价值:大数据时代档案价值的新发现 [J].
郑金月 .
浙江档案, 2015, (12)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