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被引:94
作者
岳大力 [1 ]
吴胜和 [1 ]
谭河清 [2 ]
余地云 [1 ]
姜香云 [1 ]
刘世斌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剩余油; 点坝; 曲流河; 孤东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J].
刘建民 ;
徐守余 .
石油学报, 2003, (01) :58-62
[2]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
[3]   曲流河点坝储集层侧积体类型研究 [J].
尹燕义 ;
王国娟 ;
祁小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2) :3-5
[4]   河道砂岩中夹层的稳定性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5, (03) :1-12
[5]  
沉积结构单元在油藏研究中的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建民著, 2003
[6]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林承焰编著, 2000
[7]  
Reservoir and aquifer characterization of fluvi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Stubensandstein, Upper Triassic, southwest Germany[J] . Jens Hornung,Thomas Aigner.Sedimentary Geology . 1999 (3)
[8]  
Fluviatile fining-upwards cycles and the magnitude of palaeochannels[J] . M. R. Leeder.Geological Magazine . 1973 (3)
[9]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s .2 Miall A D. Earth Science Reviews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