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被引:44
作者
罗刚 [1 ,2 ]
廖和平 [1 ,2 ]
李强 [1 ,2 ]
廖涟漪 [1 ,2 ]
李义龙 [1 ,2 ]
房傲雪 [2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3]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生态环境响应; 巴南区;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8.04.015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视角的“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黔中部分地区为例 [J].
胡锋 ;
安裕伦 ;
赵海兵 .
地球与环境, 2016, 44 (04) :447-454
[2]   传统农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李承桧 ;
信桂新 ;
杨朝现 ;
程相友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05) :139-145
[3]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4]   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吕立刚 ;
周生路 ;
周兵兵 ;
戴靓 ;
昌亭 ;
鲍桂叶 ;
周华 ;
李志 .
地理科学, 2013, 33 (12) :1442-1449
[5]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01-210
[6]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 [J].
侯鹏 ;
王桥 ;
王昌佐 ;
蒋卫国 ;
赵彦伟 .
地理研究, 2011, 30 (11) :2092-2098
[7]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J].
张杨 ;
刘艳芳 ;
顾渐萍 ;
丁庆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280-1285
[8]   农地利用变化假说与相关的环境效应命题 [J].
李秀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1) :1124-1129
[9]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93-1100
[10]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 [J].
陈婧 ;
史培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53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