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31
作者
徐宁
齐雨藻
陈菊芳
黄伟建
吕颂辉
王艳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2] 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广州
[3] 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棕囊藻; 赤潮; 环境因子; 营养元素;
D O I
10.13671/j.hjkxxb.2003.01.022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对 1997年冬季和 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柘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潮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 ,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 .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柘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 ,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 ,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 )的需求量较高 ,特别对NO-3 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 .与DIP(可溶性无机氮 )相比 ,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 ,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 .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广东大亚湾藻类水华的动力学分析 Ⅱ.藻类水华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研究 [J].
徐宁 ;
陈菊芳 ;
王朝晖 ;
黄伟建 ;
谢隆初 ;
齐雨藻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4) :400-404
[2]   棕囊藻属(Phaeocystis)的分类与生活史(综述) [J].
齐雨藻 ;
沈萍萍 ;
王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02) :174-184
[3]   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J].
沈萍萍 ;
王艳 ;
齐雨藻 ;
谢隆初 ;
吕颂辉 ;
I.J.Hodgkiss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6) :635-643
[4]   1997粤东海域棕囊藻赤潮原因种18SrDNA基因分析 [J].
王宁 ;
陈月琴 ;
屈良鹄 ;
吕颂辉 ;
齐雨藻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28-129
[5]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J].
陈菊芳 ;
徐宁 ;
江天久 ;
王艳 ;
王朝晖 ;
齐雨藻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9, (03) :124-129
[6]  
Nutritional value of Phaeocystis pouchetii (Prymnesiophyceae) and other phytoplankton for Acartia spp. (Copepoda): ingestion, egg production, and growth of nauplii[J] . P. G. Verity,T. J. Smayda.Marine Biology . 1989 (2)
[7]   BINDING OF MANGANESE BY ANTARCTIC PHAEOCYSTIS-POUCHETII AND THE ROLE OF BACTERIA IN ITS RELEASE [J].
DAVIDSON, AT ;
MARCHANT, HJ .
MARINE BIOLOGY, 1987, 95 (03) :481-487
[8]   INFLUENCE OF PHOSPHATE-DEPLETION ON THE GROWTH AND COLONY FORMATION OF PHAEOCYSTIS-POUCHETII [J].
VELDHUIS, MJW ;
ADMIRAAL, W .
MARINE BIOLOGY, 1987, 95 (01) :47-54
[9]  
Biochemical fraction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 by phytoplankton in Belgian coastal waters during short- and long-term incubations with 14 C-bicarbonate[J] . C. Lancelot,S. Mathot.Marine Biology . 198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