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被引:49
作者
: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蔡勋育
马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马永生
李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李国雄
黄仁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黄仁春
机构
: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中石化南方分公司
[3]
中石化南方分公司 四川成都
[4]
中石化南方分公司研究院
[5]
云南昆明
来源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2005年
/ 01期
关键词
:
三叠系;
飞仙关组;
储集层;
白云岩;
储集空间;
成岩作用;
溶蚀作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鲕粒和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重要的两种储层岩石类型;储层物性以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储层为主,储集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占绝对优势,占总孔隙的80%以上;储层的发育受到沉积相带及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成岩变化中的多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深部热液溶蚀作用在飞仙关组储层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综合评价表明,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占总储层段厚度的41%。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